近日国内媒体报道新西兰乳品被检出二聚氰胺1 月 24 日,Ravensdown 和 Balance Agri-Nutrients 两家化肥公司
宣布暂停二聚氰胺(DCD)在牧场中施用,原因是在部分乳制品中检测出少量 DCD。恒天然(Fonterra)当天在网站上回应表示支持和配合。
1 月 26 日,新西兰政府发表官方声明,向消费者保证新西兰乳制品的安全性。声明中提到,DCD 残留只在少量奶粉产品中被发现,并不存在于其他乳制品如奶油和奶酪。少量 DCD 残留不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危害,且从未被加入或被使用在食品上,而是被用来使用在牧草上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减少硝酸盐进入水中。只有不到 5%的新西兰农场使用了 DCD,并且每年只用两次。2012年 9 月后新西兰就再没有 DCD 的使用,目前也已暂定,因此新西兰目前生产的乳制品都不含有 DCD 残留。
1 月 27 日,恒天然再次发表声明,重申保证食品安全。
根据公开信息,二聚氰胺是一种硝化抑制剂,牧民多将其喷洒在牧草上,以阻止硝酸盐流入河流湖泊。
事件点评
中新两国互为重要的乳制品贸易伙伴
新西兰是乳制品出口大国,主要出口国是中国。2012 年中国进口奶粉 57.29 万吨,同比增长 27.4%,进口额 19.2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1%。其中从新西兰进口 49.5 万吨,占比 86%。
2012 年全国牛奶产量 3744 万吨,同比增长 2.3%。假设奶粉与原奶的换算比例为 1:8,我们测算新西兰进口的 50 万吨奶粉当于我国 12 年牛奶产量的 10%。2012 年 1-11 月新西兰共出口 43517 头牛,其中 38232 头出口中国,占比 88%。因此,中新两国互为重要的乳制品贸易伙伴。
预计新西兰对我国乳制品出口增长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虽然被报道检测出二聚氰胺,但我们认为新西兰对我国乳制品出口量逐年增长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主要原因有:
1、根据目前情况,仅少量进口奶粉被检测出 DCD,根据新西兰政府声明,只有不到 5%的牧场使用了 DCD,并且 9 月后就已停止使用。
2、中国乳业需要靠进口来填补供需缺口。我们认为目前原奶仍然是国内乳制品行业的稀缺资源,下游需求的增
长高于上游原料的增长,12 年乳制品行业产量增速为 8%,而产奶量增长 2.3%。
3、中国乳业需要靠进口化解国内原奶价格上涨压力。国内原奶价格近年来一直处于上涨趋势,养殖的成本压力
始终很大。以 12 年 10 月为例,国内原奶价格在 3-4.4 元/公斤,新西兰原奶价格为 2.7 元/公斤,价格要低 10%
以上。大量的进口奶粉虽然对部分国内原奶造成冲击,但对价格也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避免了原奶价格的持
续大幅上涨。
4、新西兰政府的快速回应表明对事件的高度重视,我们认为政府层面的沟通会使该事件向更加可控的方向发展。
国内乳制品企业将受益 维持伊利“买入”评级
虽然我们判断事件对我国从新西兰进口奶粉的长期趋势不会产生冲击,但媒体的跟踪报道短期会对进口价格和
新西兰乳制品的产品形象造成一定影响,也会加快消费者对奶粉特别是婴幼儿奶粉的购买行为回归理性的过程,
不再盲目崇拜洋品牌。因此,
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力强的本土奶粉企业将从中受益,上市公司主要有伊利、贝
因美。
伊利奶粉业务一直依靠国内自有奶源,07-11 年年复合增长率 20%,收入占比约 15%,婴儿奶粉市占率约 11%。
虽然 12 月公告在新西兰投资建厂,但投产日期却为 14 年 6 月。外资品牌形象受损将对公司奶粉产品销售产生
积极影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预测 12-14 年 EPS 分别 0.9、1.17 和 1.46 元,给予 13 年业绩 25 倍 P/E,目标价 30 元。
贝因美上游相对伊利更为分散,但主要来自欧洲(荷兰、爱尔兰、芬兰)和黑龙江,我们估计新西兰的进口量
并不大。公司是专注于婴儿奶粉的龙头企业,市占率约 11%,外资品牌形象受损将使公司直接受益,预测 12-14
年 EPS 分别为 1.14、1.34 和 1.6 元,给予 13 年业绩 22 倍 P/E,维持“增持”,目标价 30 元。